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 拉链 因飞行事故绝处逢生
详细内容

拉链 因飞行事故绝处逢生

早期飞行员服装是配纽扣的

现代飞行服则用拉链取代了纽扣

朱迪森

森贝克

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上展示的拉链

拉链3D画

难以想象,如果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拉链会是怎样的情景。女士漂亮的连衣裙、男士笔挺的裤子、飞行员的飞行服、潜水员的潜水衣、学生沉甸甸的书包、陪伴旅行的箱子、遮风挡雨的帐篷等等,拉链在其中都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拉链雏形源自长统靴

拉链又称拉锁,两条带子上各有一排齿组成的扣件,连接开口的边缘(如衣服或袋口),一个滑动件可将两排齿拉入联锁位置使开口封闭。这种依靠连续排列的链牙,使物品并合或分离的连接件,被誉为一百多年来世界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这个看似平常,但又十分重要的小东西的背后,有着一段有趣的设计发明故事。

拉链的雏形最初来自人们穿的长统靴。十九世纪中期,长统靴很流行,特别适合走泥泞或有马匹排泄物的道路,但缺点就是长统靴的铁钩式纽扣多达20余个,穿脱极为费时。为了免去穿脱长统靴的麻烦,人们甚至忍着长时间穿靴的不适,整日不脱下来。

这个缺点让发明家伤透脑筋。当时,在欧洲中部的一些地方,人们企图通过带、钩和环取代纽扣和蝴蝶结,也耗费了赞助商许多金钱和耐性。1851年,美国人爱丽斯·豪申请了一个类似拉链设计的专利,但并未商品化,很快被人们遗忘了,被遗忘的时间达半个世纪之久。

“扣必妥”曾让人难堪

至十九世纪90年代情况才出现转机。来自芝加哥市的机械工程师威特康·L·朱迪森,想出用一个滑动装置来嵌合和分开两排扣子。1893年在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朱迪森展示了他的新发明并将它装在鞋子上,穿在自己的脚上。很幸运,这一发明得到律师路易斯·沃克的赏识,两人在1894年合伙成立了全球滑动式纽扣公司,并于1896年再度申请专利。

这一发明并没有很快流行起来,主要原因是这种早期的锁紧装置质量不过关,容易在不恰当的时间和地点松开,使人难堪,因而不受制造商青睐。此间公司也经历了多次更名,同时背负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1902年,一家原来生产纽扣和花边的企业对朱迪森的发明产生兴趣,他们买下了专利,注册了“扣必妥”商标,开始生产装在鞋上的拉链。但这家“吃螃蟹”的公司很快就走上了毁灭之路,其生产的“扣必妥”不是拉不上,就是打不开,有时又突然绷开,使消费者尴尬万分。名誉扫地的“扣必妥”成了滞销产品,这个第一家生产拉链的公司也因亏本而关门。此后朱迪森不断尝试完善拉链工艺,但始终没有突破。1909年朱迪森辞世。

1912年,朱迪森公司的雇员森贝克对这种“自动纽扣”进行了改进,把链上的每个齿牙改成了上凸下凹的形状,这样齿牙能完全一一对应咬合,既不易卡住,也不易脱节裂开。

生于1880年的森贝克从小就对机械感兴趣,曾在德国求学,1903年获得电机工程学位,移民美国后刚开始在匹兹堡西门子公司工作,后转入朱迪森的公司发展,当时公司已经更名为自动铁钩式纽扣公司。森贝克从1908年起,开始研究拉链的改良,日夜苦思,历经很多困难,尤其在一战期间,公司裁员只剩森贝克和另外一名人员,森贝克身兼经理和工程师,公司经济遇到空前的困难,期间森贝克的妻子还因难产而死。在经历了丧妻之痛后,森贝克更加专注于拉链的改进工作,想办法让拉链的齿状部分密合,以防裂开。

1913年森贝克再度申请专利,专利许可于1917年核准。沃克称此专利为“隐藏式钩子”,并将公司改名为“无钩式纽扣公司”。森贝克进一步改良无钩式纽扣,齿部形状改成汤匙状,顶端呈凸状,末端凹状,滑动装置一滑就可使左右“齿状部分”嵌合,再滑回则分开,称为“无钩式二号”,并且设计出制造齿状部分的机器。1913年森贝克正式宣布这一技术被突破,《美国科学》旋即以森贝克的专利创作了封面故事。

关于这项发明,斯蒂芬·范·杜尔肯撰写的,由美国纽约大学出版社和巴恩斯诺布尔公司联合出版的2007版《第20世纪影响世界的100个发明》一书中有详细的描述。

飞行事故让拉链迎来机遇

历史往往会因一些偶发因素而被改写,拉链的发明史也证实了这一点。一场震惊世界的空难事件“拯救”了奄奄一息的拉链。

就在森贝克艰难地开拓市场的时候,巴黎协和广场上空发生了一起飞行表演意外坠机事件。经过事故调查小组仔细分析、取证,发现原来是飞行员上衣掉了一个纽扣,而这粒纽扣正好滚进飞机发动机,因此引起事故。惨痛的代价使法国国防部下达了不准在飞行服上钉纽扣的命令。欧洲各国纷纷仿效,一直波及到大西洋彼岸的美国。

“我们有希望了!”森贝克得知此事后判定这是使拉链起死回生的机会,他立即与国防部联系,提出以最优惠的价格缝制新的飞行员军装。飞行员穿上有拉链的新军装,无疑产生了巨大的广告效应。陆军海军也纷纷仿效。森贝克不失时机地与美国乃至欧洲的服装制造商联系,大规模批量生产没有扣子而有拉链的上衣。拉链绝处逢生,日益走俏。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军方人士意识到,军服装上拉链可以提高军人的穿衣速度,于是他们在衣服的口袋和裤子的前口处试装拉链,此举大受前线将士欢迎。1917年生产的2.4万件拉链军服立即销售一空。1918年,美国又在1万套飞行服上安上了拉链。

竞争中走上市场

在那个时代研究无钩式纽扣的人还有很多,也申请了很多专利,但始终都没有像“无钩式二号”这样成为商品。市场的需求决定产品的成败,“无钩式二号”一开始订单并不多,后来匹兹堡的麦克瑞百货公司认为“无钩式二号”很适合用在裙子及套装上,要求制造商一律采用“无钩式二号”。但像麦克瑞百货公司这样的勇敢者不多,大多数人不敢冒险使用新产品。

森贝克为争取客户,不断地改良拉链的性能以适应需要,制造技术日渐精湛。公司每天能够制造上千条“无钩式二号”,且没有次品,结果订单日渐增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新产品带来了更多机会,军人的置钱腰带使“无钩式二号”的需求增加;空军飞行服采用“无钩式二号”不但可节约材料,而且防风效果更好;海军的救生衣也采用“无钩式二号”……以至于后来政府特别拨给公司金属材料以供生产。

“无钩式二号”被证明确实好用,但价格偏高难以普及,森贝克发现这一点后又致力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制造效率。他发明了S-L机器,降低生产过程中材料的不必要浪费,只需原先原料的41%即可。降低生产成本以后,应用的第一个产品是拉克泰烟草袋,结果销售相当成功。为适应高需求量,无钩式纽扣公司又加盖了一座新工厂。

拉链百年的发展历程也是近现代科技发展史的缩影,科研设计人员努力提高制造水平,为改善大众生活质量不断积极进取。任何一项有价值的创造都会经历一段令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而且需要持续不断的提高完善。

大千世界

小小拉链聚集三万多项专利

拉链的制造技术随着产品的流传而逐渐在世界各地铺开,瑞士、德国等欧洲国家,日本、中国等亚洲国家先后建立了拉链生产工厂。经过技术的不断创新,拉链的结构设计趋于完善。在金属拉链的基础上,后来又发明了尼龙拉链和树脂拉链。品种也拓展到包括闭尾式、开尾式、双闭尾式、双开尾式、单边开尾式等多种类型。

一条小小的拉链,看似不起眼,实则聚集了三万多项专利,今天的拉链无论是外观设计还是内部结构,无论是产品性能还是应用范围,都已远远超过了人们传统印象中的拉链了。拉链的用途上至航天航空,下至海洋深水,从国防军品到日常民用,从工业到农业、渔业,从医疗卫生到环境保护,几乎无处不看到它的踪影。拉链不仅仅是一个日常用品,更是一个出色的技术和精良设计的结晶,它在各个领域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由于拉链这样一个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人工成本所占比重较高,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基本上放弃了拉链制造业,就连世界上生产拉链最著名的日本YKK公司也将拉链生产的重心放在了中国。我国拉链生产是在1930年由日本传到上海的。当时,王和兴在上海办起了我国第一家拉链厂,后来,吴祥鑫又开办了一家拉链厂。1958年上海三星拉链厂引进德国生产的自动排米机,并进行了技术改革,将自动排米机速度从每分钟1440转提高到3000转,相当于手工的230倍;拉头生产由单头冲制改革成十二道一次成型,提高生产效率50多倍,实现了我国拉链行业的第一次技术革命。

自1980年开始,特别是1995年以后,我国拉链生产以空前的速度发展,一大批新兴的民营拉链企业脱颖而出,规模不断扩大,拉链产品不断增加。1999年我国拉链生产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的飞跃,产量超过了100亿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拉链生产国。目前,我国有一定规模的拉链生产企业达到二千多家,从事拉链产业人员超过一百万,出口量连年增长。

(王轶)

妙趣横生

拉链成造型艺术题材

1953年拉链又经历了一次革命,德国的奥普提公司用塑料拉链代替金属拉链获得成功,从而大大降低了拉链的生产成本。1955年,塑料拉链上市,立刻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德国40家生产塑料拉链的工厂也因此获利丰厚。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拉链走进千家万户的同时,它也步入了艺术的殿堂,成为造型艺术的重要题材。1962年,诺伊利希滕斯泰因为拉链画了一幅广告画,并由此一举成名。1968年意大利画家德曼尼科·格诺利以拉链为题材画了几幅超现实主义的画,不同凡响。1974年,以拉链为题材的最著名画作《猎手》在美国问世。

现代科技还在演绎着拉链的无所不能。一名奥地利的外科医生把一条拉链缝进了一个男人的胃。更有趣的是,有一条拉链出现在一个需要不断开刀治疗的病人的肚皮上。这种手术拉链两分钟即可合上伤口,而传统的缝合法通常需要30分钟。

相关链接

汤匙状的

“无钩式二号”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经济很不景气,钢每磅5美分,工人一星期的工资为6美元。为偿还拖欠提供钢丝的若伯林公司数千美元货款,森贝克只好修复一台机器生产回形针来赚钱。所幸赞助者总是不断出现。

“隐藏式钩子”诞生后,森贝克进一步改良。一天,他到一家铁匠铺购买饭勺。这家店铺的铁勺挂得整齐巧妙:一根被架在水平位置的钢筋棍上吊着上、下两行,上面的一行是由钢筋棍直接穿过勺柄孔,而下面的一行是勺柄朝下,通过勺的凹处“咬合”在一起的。森贝克选中了下行左起第五把铁勺,他使劲往下拽,却拽不下来,看来咬合得很紧。后来铁匠师傅告诉他,把左边第四把勺子向外扒开,他需要的那把就轻而易举地取下来了。

买饭勺给森贝克带来了意外的收获,那种紧紧咬合在一起的两行铁勺成了他设想中的“拉链”雏形。森贝克根据这种咬合原理设计出了拉链装置。齿部形状改做成汤匙状,顶端呈凸状,末端凹状,滑动装置一滑就可使左右“齿状部分”嵌合,再滑回则分开,称为“无钩式二号”。森贝克还设计出制造齿状部分的机器,1913年他正式宣布这一技术被突破。

有此一说

“拉链”名字诞生记

1921年俄亥俄州豪富公司向无钩式纽扣公司订购少量的产品,用在他们生产的橡胶套鞋上。试用后发现效果良好,又大批订购,并将发现的缺点告知无钩式纽扣公司。公司经改良后推出奇妙靴,其特点是只要拉一下就能穿或脱。营销人员对奇妙靴的称呼不甚满意,想找个更能显示其特色的名字,经理一时灵感突发,想到“Zip”这个拟声词——物体快速移动的声音,便将奇妙靴更名为拉链(Zipper)靴。此年是1923年,后来“Zipper”——“拉链”就成为所有类似无钩式纽扣产品的总称。

拉链最先用于军装。但拉链在民间的推广则比较晚,直到1930年才被人们接受,用来代替服装的纽扣。据当时的媒体报道,一位叫弗朗科的小说家,在推广一种拉链样品的工商界午餐会上说:“一拉,它就开了!再一拉,它就关了!”十分简明地说明了拉链的特点。

五花八门

服装展“垂满拉链”

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豪富公司每年至少向无钩式纽扣公司买进百万条拉链,无钩式纽扣公司有感于“无钩式”一词带有负面联想,而“拉链”一词又为豪富公司所创,因此又想出“鹰爪”(Talon)这个名词,1937年公司更名为鹰爪。

1930年之前,无钩式纽扣公司每年可售出2000万条“鹰爪”,应用范围从铅笔盒到摩托艇的引擎盖,但成衣业依旧观望不使用。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服装设计师伊萨·斯卡帕瑞里首度大量采用“鹰爪”。《纽约客》形容1935年春季服装展“垂满拉链”。此后,成衣业才渐渐采用拉链。

战后重建

日本人选择拉链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轴心国日本终于宣告无条件投降。美国人帮助日本战后重建时提出,可以提供10项产业技术以供日本选择。日本人在这10个珍贵的机会中选择了“Zipper”(拉链)。美国人笑着耸耸肩膀:“我们国家诸多的优秀技术,竟然选择了拉链!”但还是欣然答应了日本这个小小的要求。

在政府的协调下,鹰爪公司出让了公司的核心技术——聚酯拉链生产工艺,同时派出数十位技术工程师漂洋过海指导生产工作,拉链生产机械也随着货船隆隆的汽笛声在日本港口登陆。这家制造拉链的日本企业就是当今世界拉链帝国YKK(吉田拉链)。

YKK拉链受到日本政府极大支持,政府提供优厚的财力资助YKK在漫长而又短暂的十年里默默奋斗。现在,YKK拉链的品质超过了美国鹰爪,在日本国内的市场份额占到100%,日本一亿人口的市场YKK一家公司独享,YKK还制定了亚洲拉链工艺的生产标准。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186-6224-4399
181-5117-6179
- YCC拉链
- YKK拉链
- SAB拉链
- SBS拉链
- HSD拉链
- CMZ拉链
新浪微博
扫一扫二维码,加我微信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