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M“优美”袍子的内里 早已爬满虱子时间:2021-03-30 瑞典时装巨头H&M集团一纸“不使用新疆棉花”的声明,掀起了轩然大波。这家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的“明星企业”事后轻描淡写地回应称,先前声明是为“确保全球范围内的供应商遵守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承诺”,“并不代表政治立场”。 事实果真如此吗?就在不久前的3月8日,因为缅甸政局生变,H&M集团发表声明,暂停与缅甸供应商的合作,并称此举“出于维护缅甸人民的利益”。可见,因政治原因选边站队,对H&M来说并不是第一次。 H&M集团全球第四大市场在中国,其橘红色标志点缀着不少中国城市繁华的商业街区,但这家快时尚行业巨头宁愿相信反华势力炮制的恶意谎言,“吃着中国的饭、砸着中国的碗”,底气从何而来?回顾历史,在H&M集团“优美”袍子的内里,早已爬满了虱子。 2019年,时任英国首相特蕾莎·梅曾警告说,“现代奴隶制”蔓延在全球食物、服装供应链中,“这不是危言耸听”。作为时装巨头之一,H&M集团并没有自己的工厂,通常情况是,H&M欧洲总部将设计好的方案送达劳动力廉价的亚洲代工厂,再将产品运到全球各地门店。在2015年的一部揭露快时尚行业阴暗面的纪录片《真正的成本》(The True Cost)里,这些代工厂被称为“血汗工厂”,H&M等巨头正是通过压榨最底层的工人获取暴利的。 一件俏皮可爱的连衣裙只需299元人民币,但代工厂的制衣女工要为此付出巨大代价。她们拿着少得可怜的薪水,日复一日重复着枯燥的工作,其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得不到尊重,甚至生命安全也得不到保障。国际劳工权利论坛2018年发布的一份报告称,经过与50家H&M、Gap供应厂员工569次访谈,收到了大量与性骚扰、身体虐待和强迫加班有关的指控。洁雅斯·凯瑟拉威尔生活在印度南部的塔米尔纳德邦,为了筹集接受高等教育的学费,在一家H&M的合作服装厂工作了两年。她长期遭受男性上司的性暴力和语言骚扰,最后被残忍杀害。第三方机构的独立调查报告显示,H&M和其他快时尚品牌对此无所作为。尽管H&M宣称对合作方的性暴力犯罪“零容忍”,但实际上无法监督其代工厂,无法保护代工厂工人的权益。 另一个事实是,H&M服装质量一直为人诟病,还鼓励年轻人快速更新衣橱,倡导过度消费。一件穿过几次的连衣裙进入垃圾填埋场后,衣服中的化学成分——“聚酯”需要200多年才能降解。据媒体透露,H&M仅在2019年就有价值41亿美元的服装未出售,其中一些甚至变成了瑞典一家发电厂使用的燃料。 当然,问题并不止出在H&M一家。据媒体披露:从2000年到2015年,全球生产的服装总量翻了一番,但全球每年有9200万吨衣服被丢弃。服装行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学原料、产生的废水、温室气体排放,都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负担。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统计,时尚产业每年要“贡献”占总量10%的温室气体、20%的废水和50万吨海洋微塑料(相当于500亿个塑料瓶)。 H&M集团被公认为污染最严重的企业之一,尽管其用眼花缭乱的宣传策略给消费者一种“认真做环保”的错觉,但实际上仅停留在口号和花样招式上。去年8月,挪威消费者管理协会曾批评过H&M的“漂绿”行为。H&M为ConsciousExclusive2020春夏系列打出的招牌是“采用了可持续性的新材料,包括由回收纺织品制成的天然材料Circulose、一种高品质的回收聚酯Renutm,以及过往系列的剩余库存面料”。但挪威消费者管理协会强调,H&M公司没有也无法解释这些原材料是到底如何对环境更为友好的。欧洲消费者保护协会认为,高达42%的时装公司宣称他们更“绿色”“更环保”,只不过是一种夸大、欺骗、虚假的宣传,实际上,H&M们仍在“廉价而有害”地生产服装。 观察人士提议,广播电视媒体、社交媒体应提及“快时尚”的害处,而不仅仅是娱乐性质的报道,助长过度消费风气。消费者也应认识到,在购买行为尤其是过度消费的背后,个人乃至整个人类都要付出高昂代价。至于H&M,如果不在环保、工人权益等方面作出真正改变,只是偏听偏信地作一些无谓的表态甚至政治意蕴浓厚的“抵制”,终将消逝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