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南发展配套工业七个大举措时间:2020-08-12 越南中央政府网站8月10报道,政府日前发布了关于促进配套工业发展第115 / NQ-CP号决议,决议提出,到2030年,配套工业产品将满足国内生产和消费需求的70%;约占工业产值的14%;在越南境内,大约有2000家企业能够直接向组装商和跨国公司供应产品。 零配件领域的具体目标:金属零配件,塑料和橡胶零配件以及电器和电子零配件的开发,要在2025年底之前达到在满足越南境内工业领域45%的零配件需求的目标;到2030年,满足国内需求的65%,并加大推动服务于高科技产业的各领域产品生产。 纺织服装、皮革鞋类的配套工业:发展纺织服装-皮革鞋类的原辅料生产,到2025年,实现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服务出口,纺织业国内原辅料供应达65%,皮革鞋类达75-80%。 高新技术配套工业:发展服务于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材料,专业配套设备,软件和服务;发展提供专业辅助设备,支持高科技产业技术转让的企业体系。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机械保养维修企业,并作为服务该领域的设备和软件生产企业的发展前提。形成新材料特别是电子材料的研发和生产体系。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越南政府提出了七项举措,以促进配套工业的发展。 一、完善机制和政策:制定、完善并有效开展,同步实施配套工业和其他优先发展的加工制造业(根据越南《投资法》的规定给予优惠和支持)的特殊政策和机制,确保配套工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制定和实施发展原料行业,拓展完整产品的制造和组装加工业市场有效政策,为现代化和可持续工业化奠定基础。 二、确保和有效调动资源发展配套工业:部署、确保和调动有效资源,实施发展配套工业和优先发展的加工制造业的投资政策。在遵守法律和符合地方经济发展条件的基础上,提升地方作用并鼓励地方投资资源落实扶持配套工业和优先发展的加工制造业政策、方案及活动。 三、金融和信贷解决方案:继续实施优惠利率政策,以支持配套工业、优先发展的加工制造业等领域的企业短期信用贷款;政府使用中央预算、地方财政、ODA援助及外国优惠贷款对企业用于属于优先发展配套工业产品目录中生产项目的中、长期贷款给予利率补贴。 四、发展国内价值链:通过吸引有效投资并促进越南企业与跨国企业、国内生产及组装企业间对接,创造形成和发展国内价值链的机会;建立集中的配套工业园,打造产业集群。发展原材料工业,以增加生产原材料的自主性,减少对进口原料的依赖,提高国内产品附加值,产品竞争力和越南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同时,促进发展完整的产品生产、组装行业,重点扶持优先发展的工业制造业的越南企业成为区域性集团,形成辐射效应,并引领辅助工业企业根据政治局关于2030年到2045年国家工业发展政策指导方向的23-NQ/TW号决议的精神发展。 五、发展和保护市场:促进国内外市场的发展,以促进配套工业以及优先发展的加工制造业的发展。具体,在确保经济效益原则上,通过优先发展加工和制造业的解决方案,以确保国内市场规模;制定和执行适当的工业规范体系和技术标准的体系,以保护国内生产和消费者;根据国际公约和惯例,加强对进口工业产品的质量检查,利用技术壁垒合理保护国内市场。同时,在充分利用已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的基础上寻求和拓展海外市场;采取措施,支持配套工业和优先发展的加工制造业,有效参与自贸协定;积极消除障碍,打击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发展现代商业和贸易模式。 六、提高配套工业企业的竞争力:在发展需求和目标及现有资源基础上,利用中央和地方中期投资资本建设和有效运营区域和地方工业发展扶持技术中心,支持配套工业和优先发展加工制造业企业创新、研发和技术转让、提高生产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为深入参与全球生产链创造机会。形成扶持和优先支持金融、基础设施和物质设施的机制和政策,提高区域技工业发展扶持术中心支持区域工业发展的能力。各区域工业发展扶持技术中心要发挥与地方中心连接角色,以便形成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共同生态系统。 此外,要提高配套工业和优先发展的加工制造企业科技能力,在工业基础、技术转让和技术吸收方面取得突破;加强在研究、开发和科学技术应用、购买和转让技术产品等领域的国内外合作;促进科学技术研究产品的商业化;加强在实施技术创新,研究和开发项目方面公私合作机制。 同时,通过国家技能提升计划和方案,促进培训机构和企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市场的连接,发展管理体系并确保职业教育的质量,实施现代化、精简的专业管理模式,采用国际标准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在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国际合作,发展评估体系和颁发国家职业技能证书,特别是针对配套工业的重要工作技能。 七、信息通讯,统计数据库:建立健全配套工业及优先发展的加工制造业数据库,促进越南供应商与跨国公司之间的连接;提高国家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并制定配套工业的政策;提高统计质量,确保信息及时、完整、准确。促进广泛深入支持配套工业和优先发展的加工制造业的宣传,以引起各级、各领域、各地方领导干部及全社会对发展配套工业和优先发展的加工制造业的兴趣,改变并提高意识和责任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