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世界量体裁衣:中国传统服装企业“挖金记”
来源:
新华网
2019-04-09
中国拉链网讯 布料缝合、褶皱悬垂、色彩叠加……邹红燕用鼠标在电脑屏幕上“飞针走线”,游刃有余。一件连衣裙在她眼前正完成数字化成样,几天后,这款数字样衣将登上国际订货会现场。
在中国东部沿海城市威海,这样的3D服装设计技术大大缩减服装从设计到成衣的时间成本,也拉近一家传统中国服装外贸企业与国际时尚名牌间的距离。
作为一家主要从事外贸服装代工的企业,迪尚集团已经完成从来料加工向设计制造的转型。服装加工这一中国传统产业,在新旧动能转换的推动下正迸发新的活力,更多的“中国设计”正在为世界“量体裁衣”。
国际视野打造全供应链服务体系
今年35岁的邹红燕毕业于欧洲设计学院。作为集团的一名设计师,她正和迪尚一起“朝外看”“向外走”。
“我想为集团带来更多的国际化设计元素,让世界看到中国设计的衣服。”邹红燕说。
让这家传统服装外贸企业实现转型的不仅是邹红燕这样的设计人才,也是它多年来不断耕耘打造的全供应链的高质量服务和全球视野。
据迪尚集团董事长朱立华介绍,作为一家以代工为主的中高端服装生产企业,迪尚为近500个国际知名服装品牌提供全面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和产品生产。以日本为例,排名前十的服装企业中,有9家与迪尚开展合作。
“中国服装生产能力强、效率高,总能将我的意图实现到产品设计方案和产品上。”迪尚的俄罗斯客户斯维特拉娜·纳乌莫娃说,与迪尚开展羽绒服业务合作4年来,她每年都有约一半时间在迪尚,甚至还在这里有工位。
支撑迪尚效率的,是迪尚50多个专业服装生产厂、800多家配套协作企业、卫星工厂。目前迪尚在缅甸、柬埔寨等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生产基地,触角不断延伸。
2018年迪尚为全球生产中高端服装超过1亿件,2018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3亿元。
研发设计书写传统服装外贸新篇章
除设计师身份,邹红燕还是迪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经理。她的母亲曾经从迪尚的一线工人做到负责生产的厂长。
与母亲那一代员工重复枯燥的来料加工相比,邹红燕的工作有更多的自主和创新性。
代工生产的同时提供自主研发设计,正是迪尚近年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将半杯水淋到一件夹克上之后,迪尚集团第二十事业部部长孙崇涛轻弹夹克,水珠掉落后夹克表面没留下一丝水渍。
“这是我们自己研发的防水防风面料。”孙崇涛说,第二十事业部主打的户外运动服装,对防水、防风等功能要求较多,功能开发是事业部的创新重点。
在国家纺织面料馆迪尚面料中心,国内外3000多家面辅料供应商的产品资料“聚集一库”——每种材料的质地、交货周期、价格等信息,形成面辅料的源头数据流。
“以前我们经常带客户去江浙看面料,现在可以在网上将素材提供给客户,更加快速有效。”迪尚供应链经理张晓腾说。
上世纪90年代初,各类服装企业迅速兴起。没有话语权,动辄被中间商压价、扣款、甚至赖账,是当时包括迪尚在内的服装外贸企业之痛。
如今迪尚已打通外贸“中梗阻”,在美、英、日、韩等国设立贸易公司,形成覆盖欧美和亚洲主要国家的直通渠道,对接下游客户。
中国设计为世界量体裁衣
“只有夕阳企业,没有夕阳行业,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就是行业希望所在。”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会长曹甲昌说。
近年来,服装外贸行业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成本上升、认知度不足等问题。致力于打造全球服装行业顶级的供应链服务商的迪尚,专注主业、因时而动。
从面料选择、服装设计,到最终的成衣生产,迪尚已迈入数字化设计制造大门。新潮的生产方式和应用场景,也在迪尚开始落地,推动迪尚进一步走向高质量发展。
4个摄像头绕人体一周,1分钟就可以完成身高、肩宽、腰围、腿长等数据采集,1周以内就能为客户生产出合身称意的时尚服装——这是迪尚最新推出的个性定制业务。
“面料、细节、纽扣都可以自主选择,基本不会出现‘撞衫’。”迪尚个性定制中心的男装量体负责人刘元帅说,数据库里仅男装衬衣的面料就有1000多种可选,配合领口、袖口等不同选项,可形成上亿种组合。
穿行在距离威海约11000公里外的纽约曼哈顿区哈罗德广场,朱立华经常能认出路人身上的衣服是由迪尚集团设计生产。迪尚已成纽约前三大百货公司主要供货商。
朱立华的梦想,是通过迪尚等企业的设计能力,让中国成时尚前沿。他说:“我希望人们未来谈起时尚,能想到是中国的设计和生产,在为世界量体裁衣。”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